分享到:

黃河上游黃沙頭:綜合治沙筑“綠色長城”

分享到:

黃河上游黃沙頭:綜合治沙筑“綠色長城”

2021年06月19日 14:34 來源:中國新聞網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黃河上游黃沙頭:綜合治沙筑“綠色長城”
    圖為黃沙頭附近村民正在制作草方格。 祁增蓓 攝

  【沿著高速看中國】黃河上游黃沙頭:綜合治沙筑“綠色長城”

  中新網青海貴南6月19日電 題:黃河上游黃沙頭:筑起“沙漠綠色長城”

  作者 祁增蓓

  再過大概20天,貴南縣黃沙頭近2萬畝的草方格沙障設置工程就能完工,等明年種上烏柳、檸條和沙蒿等植物,便可有效阻止土地荒漠化。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貴南縣地處黃河流域,境內黃河總長174.58公里,是黃河上游重要生態(tài)保護區(qū),也是中國防沙治沙重點示范縣之一,全縣沙漠化土地面積達342萬畝(沙漠面積約142萬畝),占該縣總面積的34.2%。

圖為正在防沙治沙草方格?!∑钤鲚?攝
圖為正在防沙治沙草方格?!∑钤鲚?攝

  上世紀中期之前,黃沙頭及木格灘周邊沙漠每年以5到15米的速度向東南肆意擴展蔓延,每年近3000多畝草地耕地被沙漠吞噬,嚴重威脅黃河上游生態(tài)安全,給周邊民眾正常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危害。

  土生土長在黃沙頭的牧民多杰加對曾經黃沙肆虐的景象記憶猶新,“那時候,人們眼睜睜地看著草場被黃沙掩蓋,家里面全是吹進來的沙子,吃飯的時候碗里面都是沙子。”

圖為航拍黃沙頭防沙治沙區(qū)植被?!●R銘言 攝
圖為航拍黃沙頭防沙治沙區(qū)植被?!●R銘言 攝

  “每天上班前還干干凈凈的,下班回家,就發(fā)現(xiàn)頭發(fā)、嘴里都是沙子。一眼望過去全是黃沙,能見度很低,道路時常也會被掩埋?!蓖瑯訉︼L沙記憶深刻的還有海南州貴南縣林業(yè)和草原局局長譚明生。1993年,年僅24歲的他大學一畢業(yè)就來到貴南縣治沙。

  “七八個人,就在這黃沙頭扎了個帳篷,白天走路勘測,晚上回來規(guī)劃?!弊T明生感慨,“那時候年輕,學的專業(yè)又是防沙治沙,興致很高,一點都不覺得累,我們就是要在沙漠里種樹?!?/p>

圖為航拍黃沙頭防沙治沙區(qū)植被?!●R銘言 攝
圖為航拍黃沙頭防沙治沙區(qū)植被?!●R銘言 攝

  那時,周邊的農牧民面對風沙“節(jié)節(jié)敗退”,出現(xiàn)了“沙逼人退”的局面,也沒有人相信這里能種樹?!按蟾艃赡?,我們的樹真的活了,黃沙頭出現(xiàn)了些許綠色。周邊的牧民陸陸續(xù)續(xù)開始自帶帳篷和日常生活器具,駐扎在黃沙頭,跟著我們植樹?!弊T明生說。

  1996年開始,貴南縣將黃沙頭及木格灘周邊治沙造林列入全縣沙漠化治理的重點區(qū)域和頭等大事,全縣民眾齊上陣,團結奮斗共抗沙?!拔覀兇瀹敃r特別積極,每戶只留一位年紀大的照顧牛羊,其余的人都主動參與防沙治沙工作。”多杰加說,能親手將風沙遏制住,農牧民心里比誰都開心。

  貴南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李曉敏介紹,貴南縣按照以“環(huán)木格灘生態(tài)圈治理為主線,四灘兩溝兩線一流域為重點”的防沙治沙總體布局,采取“喬、灌、草結合,封、造、管并舉”工作措施,組織民眾參與治沙造林活動,全縣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治理逐步向規(guī)模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方向邁進。

  25年來,貴南縣累計投資14.5億元,完成人工治沙造林110萬畝,封沙育林草50萬畝,工程固沙19.9萬畝,治理沙漠化面積178.9萬畝,筑起了長達300多公里的“沙漠綠色長城”,全縣森林覆蓋率由1996年前的2.6%提高到了現(xiàn)在的19.24%。

  貴南縣自然資源局造林辦公室主任李忠玉參與治沙近20年,對黃沙頭的變化深有感觸?!爸紊车某晒Χ糁屏它S河流域貴南段的水土流失,保障了黃河上游生態(tài)安全,沙區(qū)周邊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有效改善?!?/p>

  據(jù)悉,“十三五”期間青海省完成防沙治沙任務共57.4萬公頃,沙化土地年均減少1.14萬公頃,荒漠化土地年均減少1.02萬公頃,重點沙區(qū)實現(xiàn)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完)

【編輯:蘇亦瑜】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