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66個農民兄弟 18勇士送“鐵”援

為了66個農民兄弟 18勇士送“鐵”援

2024年08月22日 15:35 來源:沈陽晚報
大字體
小字體

  葫蘆島市建昌縣 遇罕見洪水 鐵路人邀村民進入楊樹灣站 沈陽鐵路集團迅速派救援車

  為了66個農民兄弟 18勇士送“鐵”援

  這是一座平日里并不辦理客運業(yè)務的四等鐵路小站,而當暴雨來襲時,卻成為了66名村民棲身的避難所。

  面對洪水圍困,溜坍威脅,18名鐵路勇士駕駛57456次列車披荊斬棘,開辟出一條連接小站的生命救援通道,列車在風雨中“變身”為希望之舟,帶著受困村民成功轉移。8月21日,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從沈陽鐵路部門采訪了這個發(fā)生在遼西罕見暴雨里的感人故事。

  1 村被淹人進站

  2024年8月20日,10時。

  屋外大雨滂沱,猛烈又急促地拍打著窗戶,裹挾著陣陣雷聲,甚至蓋過了屋內人們的說話聲。

  “這雨要是這么下,估計很快就要發(fā)大水了。”望著窗外的大雨,鐵路楊樹灣站站長宋玉偉皺緊了眉頭。

  楊樹灣站坐落于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楊樹灣子鄉(xiāng),是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錦州車務段管內的一座四等小站。這座建成整整50年的小站,就坐落在顧家屯村旁,當了11年站長的宋玉偉也是這個村的人。

  宋玉偉環(huán)視了一下屋內,除了他和車站職工曾憲武外,還有兩名錦州工務段的駐站職工?!艾F(xiàn)在雨特別大,顧家屯要淹了。車站地勢比較高,我打算把村民們集中到車站來,保證他們的安全,咱們幾個成立個臨時黨小組,研究一下這件事,請各位發(fā)表意見?!?/p>

  “我同意!”

  “我同意!” 

  ……

  2 通訊全部中斷

  沒有任何猶豫,大家迅速達成一致,短短5分鐘的臨時黨小組會,吹響了全力救助受災村民的集結號。他們按照分工,分頭去召集村民、采購食物。宋玉偉穿上雨披,拿著手電,挨家挨戶地敲門。

  “老孫大哥,您全家一起去車站躲躲吧,水都進院了,一會兒還得漲呢。”雨天路滑,宋玉偉一路上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僧斔麕ьI村民們回到車站時,車站已一片漆黑。

  “怎么回事?”宋玉偉焦急地詢問。原來,就在宋玉偉去召集村民走后不久,洪水沖毀了車站附近的設備設施,車站陷入斷網斷電斷水的困境。

  “快試試座機!”抱著一絲希望,宋玉偉撥通了單位的電話,“我是楊樹灣站站長宋玉偉,我這里斷網斷電斷水,車站救助了附近66名村民,急需支援,急需支援!”

  還未等到回音,電話聽筒中響起了嘟嘟嘟的聲音。與外界唯一的聯(lián)系也中斷了……

  3 村民住車站內

  “不能亂,絕對不能亂!”宋玉偉心里暗暗咬定,因為他知道,這個時候鐵路人就是66名農民兄弟的主心骨。

  宋玉偉迅速組織職工,將車站有限空間利用起來,安排大家打地鋪,把僅有的床位讓給老人和孩子,甚至還給李嬸兒養(yǎng)的小貓找來個紙箱子。他們還把車站所有的食物集中在一起,宋玉偉根據人數做好食物和飲水分配。

  夜色已沉,村民們漸漸進入了夢鄉(xiāng),車站內的氣氛也平靜下來。而宋玉偉卻一刻也不敢放松,他組織工作人員再次清點飲水餐料,并逐一分工為明天的早餐作準備。其實,宋玉偉的家離車站只有不到100米,洪水也將他的家淹沒,損失巨大。然而,這個48歲的錚錚硬漢沒有一句抱怨,全力以赴救助村民。

  4 救援楊樹灣站

  就在宋玉偉組織村民開展緊急自救、等待救援的時候,遠在300多公里外,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公司辦公大樓燈火通明。從水害發(fā)生開始,沈陽局集團公司就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錦州車務段、錦州工務段等單位,第一時間購買食品、藥品、飲用水等物資,組織軌道火車搶抓時間窗口,全力保障受困村民的物資需求。然而,通信中斷、道路中斷,前方情況不明,物資無法送達,救援難度陡增。

  “不管想什么辦法,必須把物資送進去。”沈陽局集團公司的領導們從得知楊樹灣站救助66名村民陷入困境時,就一直在想辦法將物資送進去。他們考慮過汽車、火車、橡皮艇,甚至考慮過請求空軍支援,就沒考慮過放棄。

  “錦州工務段現(xiàn)已查明可以開行軌道火車,繞行魏塔線,前往楊樹灣站。”好消息傳來,整個鐵路指揮中心都雀躍起來。

  另一邊的錦州工務段,軌道火車班組已準備就緒。

  5 火車邊挖邊走

  “前方路況不明,找經驗豐富的司機和線路工跟車,把無人機都帶上,確保安全萬無一失。”錦州工務段深知前方危險重重,為了66個農民兄弟,他們迅速組織人員和列車運輸物資。

  17時42分,由車間干部、經驗豐富的軌道車司機、熟悉現(xiàn)場情況的線路工等18名勇士組成的先鋒隊,乘坐57456次軌道火車冒著大雨經沈山線塔山站駛入魏塔線,全力馳援楊樹灣站。

  楊浩是錦州工務段的老工長了,但像這么大的洪水,在他的印象中還是第一次見。楊浩不敢絲毫大意。一路上,遇到路況不好的地段他都要趟過去,在途經一處彎路時,楊浩一腳踩空滾落到路基下,大家手忙腳亂地把他扶起來,疼得他足足坐了五六分鐘才緩過勁兒來,身上也多處瘀傷。

  隨車的18名職工使用攜帶的鐵鍬,隨時下車進行緊急搶修。他們冒著大雨,在齊腳踝深的泥水中,一鍬一鍬清理線路上的泥沙,一塊一塊將石頭移除。就這樣,57456次軌道火車一路走走停停,原本只需要3個小時的路程,他們足足走了16小時。

  21日9時04分,57456次軌道火車行駛至離楊樹灣站僅有2公里的魏塔線六股河橋時,發(fā)現(xiàn)橋下洪水水位逼近梁底,橋梁設備狀態(tài)不明,貿然行車可能造成橋體無法支撐造成傾覆。司機立即停車,車上人員隨即下車對橋梁基礎狀態(tài)進行全面檢查,最終57456次軌道火車以5公里時速緩緩駛過六股河橋。就在火車駛過后,橋下又出現(xiàn)了大面積土石方溜坍。

  6 “好險!”大家驚呼。

  來不及平復情緒,57456次軌道火車全力駛向楊樹灣站。

  物資成功送達

  9時52分,當57456次軌道火車抵達楊樹灣站時,村民們爆發(fā)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興奮地奔走相告:“快看!鐵路人來救我們啦!”村民們眼含熱淚地說:“洪水無情,人有情,是鐵路人救了我們,謝謝你們的勇敢和擔當!”

  從66名村民受困到應急物資安全送達,楊樹灣站4名鐵路工作人員整整堅守了20多個小時。他們克服恐懼和疲勞,用責任和擔當守護了66名村民的平安,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服務宗旨,傳承了“人民鐵路愛人民”的人間大愛。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魯思萌

  柳云松 通訊員 潘麒安 

【編輯:葉攀】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