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時政
財經(jīng)
東西問
國際
社會
理論·評論
大灣區(qū)
華人
文娛
體育
教育
健康
法治
生活
同心圓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帶一路
中國僑網(wǎng)
中國新聞周刊
國是直通車
視頻
直播
創(chuàng)意
圖片
專欄
各地
安徽
|
北京
|
重慶
|
福建
|
甘肅
|
貴州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河北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黑龍江
|
江蘇
|
江西
|
吉林
|
遼寧
|
內(nèi)蒙古
|
寧夏
|
青海
|
山東
|
山西
|
陜西
|
上海
|
四川
|
天津
|
新疆
|
兵團
|
云南
|
浙江
搜 索
即時
時政
高層
|
人事
|
反腐
|
深度
|
兩岸
|
科教
|
軍事
東西問
中外對話
|
世界觀
|
廣角鏡
|
Z世代
|
洋腔隊
|
輿論場
|
新漫評
|
思享家
|
會客廳
|
研究院
|
問西東
財經(jīng)
宏觀
|
產(chǎn)經(jīng)
|
中國新觀察
|
三里河
|
民生調(diào)查局
|
中新財評
|
商業(yè)風(fēng)云錄
|
智庫
|
公益
國際
世界觀
|
國際識局
|
國際人物
|
國際熱評
|
新漫評
|
國際視野
社會
熱點追蹤
|
中新真探
|
新聞浮世繪
|
中新法治
|
第一現(xiàn)場
大灣區(qū)
港澳
|
風(fēng)向標(biāo)
|
快車道
|
青年說
|
專家建言
|
灣得福
|
Video
|
灣區(qū)MAP
健康
大醫(yī)生來了
|
醫(yī)學(xué)的溫度
|
醫(yī)藥新觀察
教育
法治
生活
華人
同心圓
統(tǒng)戰(zhàn)要聞
|
統(tǒng)戰(zhàn)時訊
|
各地統(tǒng)戰(zhàn)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傳承
|
政策法規(guī)
|
學(xué)術(shù)動態(tài)
|
地方實踐
|
國際傳播
一帶一路
熱點聚焦
|
深度訪談
|
各方關(guān)注
|
海外視角
|
項目動態(tài)
|
豐碩成果
文娛
文化漫談
|
藝苑大觀
|
收藏考古
|
星聞聯(lián)播
|
影音綜藝
體育
獨家視角
|
綠茵賽場
|
籃壇競技
|
綜合其他
|
視頻播報
視頻
熱點
|
國內(nèi)
|
社會
|
國際
|
軍事
|
文娛
|
體育
|
財經(jīng)
|
港澳臺僑
|
微視界
|
洋腔隊
|
Z世代
|
瀾湄印象
|
中國風(fēng)
|
中國新視野
圖片
中新畫報
|
國內(nèi)
|
社會
|
國際
|
娛樂
|
體育
|
軍事
|
科技
|
港澳臺僑
|
凡人歌
創(chuàng)意
理論
直播
專題
專欄
2025年04月16日 星期三
暫沒有相關(guān)視頻,敬請期待
中宣部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水利發(fā)展成就舉行發(fā)布會
中共中央宣傳部于9月13日上午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請水利部部長李國英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水利發(fā)展成就,并答記者問。
分享到:
圖文滾動
30秒自動刷新
60秒自動刷新
刷新
中新网报道
2022-09-12 15:26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9月13日上午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08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今天我们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发布会的第30场,我们请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先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各位感兴趣的问题。同李部长一起出席发布会的是: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先生,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先生,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先生。
现在,我们先请李部长作介绍。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26
水利部部长 李国英: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事业发展情况。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水利事业发展的关注、关心和鼎力支持。
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多发频发,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等重大水利工程,为新时代水利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中华民族治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社会各界关注治水、聚力治水、科学治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水利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民生福祉的水利大事要事,我国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26
李国英:
十年来,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深入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科学精细调度水利工程,成功战胜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严重洪涝灾害,近十年我国洪涝灾害年均损失占GDP的比例由上一个十年的0.57%降至0.31%。去年以来,黑龙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黄河中下游发生历史性罕见秋汛、珠江流域北江发生历史罕见洪水,全国有8135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拦洪运用、拦洪量2252亿立方米,12个国家蓄滞洪区投入分洪运用,减淹城镇3055个(次),减淹耕地3948万亩,避免人员转移2164万人,同时有力抗击珠江流域等多区域严重干旱,保障了大旱之年基本供水无虞。今年面对长江流域1961年以来最严重干旱,坚持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保障了1385万群众饮水安全和2856万亩秋粮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27
李国英:
十年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历史性解决。锚定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这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标,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十年来共解决2.8亿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困扰亿万农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加强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建成7330处大中型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7亿亩,在占全国耕地面积54%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来,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节约转变。2021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2年分别下降45%和5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1年的0.568。近十年我国用水总量基本保持平稳,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创造了世界18%以上的经济总量。
十年来,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累计供水量达到565亿立方米,惠及1.5亿人。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引江补汉工程和滇中引水、引江济淮、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以及贵州夹岩、西藏拉洛等大型水库,“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正在加快构建。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2021年的8900亿立方米。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27
李国英:
十年来,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治理。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体系,省市县乡村五级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2021年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较2018年平均回升1.89米、4.65米,白洋淀水生态得到恢复,永定河等一大批断流多年河流恢复全线通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十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万平方公里,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实现荒山披绿、“火焰山”变“花果山”。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十年来,水利治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强化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深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长江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等机制不断健全。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以来银行贷款、社会资本投入水利金额达到2388亿元,创历史纪录。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水利科技“领跑”领域不断扩大。
迈入新征程,水利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锚定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总体目标,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贡献水利力量。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28
陈文俊:
谢谢李部长。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之前请大家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3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2018年底全国已经全面建成了河湖长制,截至目前马上快四年的时间了,这段时间里水利部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35
李国英:
河湖长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经党中央正式批准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7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这项极具创新意义的制度是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河湖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问题。因此,这项制度的设立和实施自始至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积极响应。制度设立和实施以来,目前看至少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水治理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国家层面,建立和完善推行河湖长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18个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加强对全国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统筹和组织领导。在流域层面,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7个流域机构都建立了本流域内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各流域管理机构,旨在强化流域统筹,形成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在区域层面,省市县三级都设立了河湖长办公室,旨在形成本辖区内各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凝聚起本辖区内河湖保护治理管理的强大合力。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36
李国英:
二是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全面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保护治理管理责任体系。现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省级河湖长。在省、市、县、乡四级设立了河湖长30多万名,村级河湖长90多万名,包括巡河员、护河员,现在可以说,我们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管、都有人护。
三是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各地充分发挥河湖长制这种制度优势和积极作用,面对河湖存在的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重拳治理河湖乱象,依法管控河湖空间,严格保护水资源,加快修复水生态,大力治理水污染,河湖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38
香港中评社记者: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战略全局与人民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部署推进了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以来,水利部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请问十年来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41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 张祥伟:
谢谢你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实施了172项、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十年来,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达到6.66万亿元,是之前十年的5倍,这期间实施了长江流域重要蓄滞洪区建设、黄河下游防洪治理、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等一批流域防洪骨干工程,还开展了大规模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新增库容1051亿立方米,新增5级以上堤防5.65万公里,大江大河基本形成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十年来,还建设了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引江济淮、引汉济渭、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等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54处,设计年调水量647.9亿立方米,我国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的系列政策措施,全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在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吸纳就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42
张祥伟:
一是开工项目为历史同期最多。今年以来,全国水利项目新开工1.9万个,创历史纪录。特别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这些项目都是论证已久、多年想干而没有干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
二是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地方政府专项债、金融支持、社会资本多向发力,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1—8月,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9776亿元,同比增长50.9%。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突破了7000亿,达到7036亿元,同比增长63.9%。
三是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点多面广、产业链长、吸纳就业多的优势,积极创造就业岗位,特别是尽可能多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8月,水利项目施工累计吸纳劳动力19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53万人。
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稳增长稳就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51
人民网记者:
节水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将节水行动上升为国家层面推动的全民行动。那么,请问国家节水行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51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 陈明忠: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是党的十九大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2019年4月出台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水利部牵头20多个部门组成了国家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国家节水行动的各项目标任务,目前各项任务完成的比较好,“六大重点行动”得到稳步实施。这六大重点行动包括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行动、农业节水增效行动、工业节水减排行动、城镇节水降损行动、重点地区节水开源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都得到了积极推进落实。同时,在节水体制机制改革上,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不断完善,组织保障和基础能力得到了持续增强。目前,全国31个省市区都建立了部门协调机制或者节水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省级节水实施方案,各地节水行动扎实有序推进。通过这几年的共同推动,节水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52
陈明忠:
一是我国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得到明显提升,特别是全社会节水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在农业方面,这几年持续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十三五”以来,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1.2亿亩。在工业方面,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和节水型企业建设,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计划用水覆盖水资源超载地区99%的规模以上用水工业企业。在城市生活方面,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建成了节水型城市,建成11.9万个节水型服务业单位。推动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开展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全国非常规水利用量从2019年的107.7亿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138.3亿立方米。全面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国1094个县(区)都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2021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51.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8.2立方米,比2012年分别下降45%、5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1年的0.568。
下一步,水利部要充分发挥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和地方统筹协调,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实施《“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继续推进“六大重点行动”取得更大成效,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52
新华社记者: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十年来,我们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接下来推进这项工作又在哪些方面持续努力?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0:53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 姚文广:
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水利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不懈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我国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趋势。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67.42万平方公里,比2011年下降27.49万平方公里,强烈及以上等级占比下降到18.93%,水土保持率达到72.04%。
这十年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最大、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十年,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年来,我们坚持预防保护控“增量”,依法监督指导50万个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人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增量”得到有效防控。坚持综合治理减“存量”,围绕重大国家战略,因地制宜建设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万平方公里。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要,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紧密结合。甘肃定西土豆、江西赣南脐橙、陕北苹果等特色产业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培育发展。全国累计1000多万名贫困群众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受益,年增收约50亿元。越来越多地区实现了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蜕变。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1:03
中宏网记者:
近年随着流域防洪抗旱工程体系不断完善,我们能感受到,应对洪旱灾害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能否介绍一下我国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另外,今年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发生了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水利部门在应对这个严重旱情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成效进展情况怎么样?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2-09-13 11:04
姚文广:
谢谢您的提问。近十年来,水利部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加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工程方面,大江大河基本形成以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通过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措施,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能力;全国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8900亿立方米,通过综合采取“蓄、引、提、调”等措施,可确保城乡供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损失。非工程措施方面,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全国各类水情站点由2012年的7万多处增加到2021年的12万处,收齐全国站点信息由30分钟缩短到15分钟,南、北方主要河流洪水预报精准度分别提升到90%和70%以上,在有防治任务的2076个县建设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通过综合运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成功战胜了多次大洪水和严重干旱。与上一个十年相比,近十年我国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由0.57%下降到0.31%,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加载更多
相關(guān)直播
中宣部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發(fā)展成效舉行發(fā)布會
中宣部就新時代民政工作有關(guān)情況舉行發(fā)布會
中宣部就新時代應(yīng)急管理領(lǐng)域改革發(fā)展情況舉行發(fā)布會
中宣部就新時代退役軍人工作高質(zhì)量發(fā)展舉措與成效舉行發(fā)布會
相關(guān)新聞
兩岸媒體人走進青銅峽 感受黃河水利發(fā)展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fā)展中心成立 建設(shè)“國際知名、國內(nèi)一流”灌區(qū)榜樣
中央財政2021年度水利發(fā)展資金574億元全部下達(dá)
邊看邊聊
收藏文章
登录
有事没事说两句...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取消上传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關(guān)于我們
About us
聯(lián)系我們
廣告服務(wù)
供稿服務(wù)
法律聲明
招聘信息
網(wǎng)站地圖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 [
京ICP證040655號
] [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202009201號
] [
京ICP備2021034286號-7
] [
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wù)許可證: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
]
[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10120180010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舉報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