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新展:沉浸式體驗“兩岸同源”

分享到:
分享到:

探訪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新展:沉浸式體驗“兩岸同源”

2024年10月07日 13:36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泉州10月7日電 題:探訪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新展:沉浸式體驗“兩岸同源”

  作者 吳冠標

  作為唯一一座以反映大陸與臺灣歷史關(guān)系為專題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的新版《閩臺緣》主題展覽于9月27日起正式開放,并在隨后的“十一”假期吸引了大量游客參觀,成為福建泉州的熱門“打卡地”。

  近日,記者走進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從地理、民族、文化等多角度感受閩臺兩岸的不解之緣。

  體態(tài)雍容的泥塑彩繪鄭成功坐像、披頭散發(fā)的木雕法主公像、儀態(tài)華麗莊嚴的媽祖塑像、鑄有“鹿港郊”所屬46家商號的清代鹿港郊公置鐵鐘……在新版《閩臺緣》主題展覽展廳里,一件件文物無聲述說兩岸間難以割舍的情感紐帶。

10月6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的新版《閩臺緣》主題展覽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參觀?!枪跇?攝

  “這尊泥塑彩繪鄭成功坐像由我館工作人員赴臺參訪考察時征集而來,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久、體量最大的清代鄭成功像?!敝袊}臺緣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陳曉嵐介紹,新版《閩臺緣》主題展覽在原有展品基礎(chǔ)上,新增了570多件展品,鄭成功坐像也是其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閩臺緣》主題展覽還創(chuàng)新展陳形式,打造出沉浸式體驗空間“閩人勇渡黑水溝”、放大版動態(tài)化《康熙臺灣輿圖》等新媒體互動體驗項目,增加展覽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站在展廳內(nèi)的一塊三折屏前,參觀者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東山陸橋”的形成、出現(xiàn)以及最終淹沒于海水之下的過程。資料顯示,“東山陸橋”發(fā)端于福建東南沿海的東山島,延伸至臺灣西部,是一道靜臥在臺灣海峽波濤下的淺灘;歷史上“陸橋”至少出現(xiàn)過7次,但隨著氣候變暖、海平面回升以及臺灣海峽的形成,在距今約8500年前淹沒于海底。

  長期以來,東山島漁民經(jīng)常從附近海域撈獲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這些化石不僅是“東山陸橋”的見證,而且以其各種刻痕傳遞著史前時期兩岸人類與動物通過“陸橋”遷徙、往來的重要信息。

  除了“東山陸橋”,參觀者還可以站在傾斜的人造船身中,通過多媒體交互技術(shù),沉浸式感受“閩人勇渡黑水溝”的顛簸與艱辛;在一張巨大的《康熙臺灣輿圖》上,通過投影技術(shù),一步步觀看福建先民以臺南平原為起點,逐漸向南北方向開拓,全面開發(fā)臺灣的過程;通過數(shù)字動畫技術(shù),獲得動態(tài)鮮活的視覺體驗,仿佛置身《單德謨奉命巡視臺灣圖卷》中……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表示,與舊展相比,新展通過藝術(shù)造景、互動展項、數(shù)字化空間等方式,創(chuàng)新展陳形式,讓參觀者可以沉浸式體驗和感受兩岸淵源?!巴ㄟ^多媒體技術(shù),我們將這段歷史重演,讓更多兩岸民眾體會到‘閩臺本就相連,兩岸自古就是一家人’的事實?!?/p>

圖為清道光十七年鹿港郊公置鐵鐘?!枪跇?攝

  梁祥賢是第一批參觀新版《閩臺緣》主題展覽的臺胞之一。他說,“看完《閩臺緣》主題展覽,我對閩人遷臺歷史和閩臺兩岸血緣、文緣、商緣等聯(lián)結(jié)關(guān)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希望更多臺胞來看看《閩臺緣》主題展覽?!?/p>

  據(jù)了解,“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辦了金漆拓福、木偶體驗等體驗項目,并將閉館時間延長至19時。10月1日至5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入館超8萬人次。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長鄭國防表示,接下來該博物館將繼續(xù)做好涉臺藏品的征集、研究、闡釋、利用,做好兩岸譜牒、兩岸家書等“遷臺記憶”文獻資料搜集整理和研究,讓涉臺文物“活起來”,講好“兩岸一家親”的故事,讓更多兩岸同胞感受到彼此間割舍不斷的血脈親情。(完)

【編輯:田博群】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