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思 北京香山碧云寺中緬懷孫中山先生

百年追思 北京香山碧云寺中緬懷孫中山先生


視頻:民眾北京香山碧云寺追思孫中山:兩岸共同的紐帶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百年追思 北京香山碧云寺中緬懷孫中山先生

  作者 李百加 黃欣欣 李雪峰

  今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日。近日,記者探訪位于北京香山碧云寺的孫中山紀念堂。驚蟄剛過,春景漸現。一對八旬夫婦相互攙扶,踱過碧云寺前“危橋跨澗”,又經過四進殿宇,抵達紀念堂,脫帽向堂內中山先生漢白玉塑像鞠躬致意。

近日,一對八旬夫婦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孫中山紀念堂緬懷孫中山先生。中新社記者 李雪峰 攝

  孫中山塑像下擺放著幾束菊花?!叭肓巳?,幾乎日日都有市民自發(fā)獻花?!北淘扑轮v解員張媛媛說,碧云寺是人們緬懷孫中山先生的重要場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的靈柩于當年4月2日移至香山碧云寺金剛寶座塔石券門內暫厝。四年后,移靈南下前,宋慶齡及親屬等在此為孫中山斂服,將更換出的中山先生衣帽封入金剛寶座塔石塔內,并在寺內普明妙覺殿(現紀念堂)設靈堂、舉行靈櫬奉移典禮。

  “孫中山先生與碧云寺淵源深厚?!睆堟骆陆榻B,1912年8月,孫中山在孔祥熙的陪同下登上金剛寶座塔,并親手扶植一棵瀕于枯萎的側柏。如今,這棵古柏九根枝杈亭亭如蓋,故稱“九龍柏”,又名“中山柏”。

  在紀念堂外,記者看到來自江蘇南京的黃先生,正教小學三年級的外孫圓圓辨認由宋慶齡所題的“孫中山紀念堂”匾額。此次來北京,他們參觀了許多古跡,碧云寺是最后一站。“我們想讓孩子了解偉人的生平。”在紀念堂旁側展室內,黃先生對中新社記者說。

  圓圓拿著智能手表,拍下展室內陳列的孫中山遺著、遺墨?!拔以谡n本里讀過他?!眻A圓說,在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本中,收有一篇講述孫中山求學時的故事,名為《不懂就要問》,“書里說,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勇敢求知的精神?!?/p>

  多年來,每逢孫中山誕辰、逝世紀念日,兩岸各界人士紛紛前來緬懷。1990年,時任中國臺北奧委會副主席李慶華率團來碧云寺拜謁。此后,碧云寺先后接待了辜振甫、郝柏村、江丙坤、吳伯雄、朱立倫等臺灣人士。2006年4月15日,時任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一行前來瞻拜,題詞“青山有幸伴中山,同志無由忘高志”,并在塔下種植了一棵白皮松以示紀念。

  北京市民田先生在孫中山紀念堂前靜默致敬,“紀念孫中山先生,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在臺灣,都具有重要意義。”他說,孫中山的思想和理念,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提醒兩岸人民不忘歷史,攜手面向未來。”

  “我今年77歲。年輕時每年都會爬香山,現在爬不動了。”北京市民王先生說,但他還是會常來碧云寺轉一轉,看看紀念堂現狀,“探望”連戰(zhàn)種下的白皮松,“第一次見到這樹的時候,它才兩三米高。我總惦記著它,長得好不好?”

  王先生說,這棵樹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如今,“老朋友”綠意盎然,華蓋如云,隨風搖擺間窸窣有聲,周邊園藝師正翻土、剪枝、理葉,“它很結實,還會長成更大、更有分量的樹?!?完)

【編輯:王祎】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