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國家發(fā)展與國家安全不是“單選題”
中新網北京4月15日電(馬學玲 李京統(tǒng))“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亂。”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wěn)致遠的重要基礎。
今天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引下,我國的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但國內外環(huán)境也日益復雜。新形勢下,國家安全體系面臨哪些挑戰(zhàn)?總體國家安全觀有哪些新內涵?如何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中國新聞網專訪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趙磊。
視頻:同在來源:中國新聞網
采訪實錄摘編如下:
中國新聞網: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概念。經過10余年的發(fā)展,其內容和含義也在不斷豐富。我們應該如何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
趙磊: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應對的不是某一個具體領域的單一性風險,而是要系統(tǒng)應對“風險綜合體”。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各種風險往往不是孤立出現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織并形成一個風險綜合體。”據此,國家安全的內涵與外延在不斷延伸,隨著情勢變化不斷動態(tài)調整,涉及20個重點領域(遠遠超出傳統(tǒng)意義上對國家安全的狹義理解,即一說國家安全就是軍隊、公安、國安的工作),這也體現其“總體性”。
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精髓在于統(tǒng)籌發(fā)展與安全,發(fā)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但是發(fā)展與安全不是“單選題”,要把兩者看做是一件事,發(fā)展與安全的關系是互為保障。在國際社會,大國競爭的實質,就是統(tǒng)籌發(fā)展與安全能力的競爭。
中國新聞網: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將國家安全單獨作為一章,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進行全面部署。什么是現代化的國家安全體系?應如何推進?
趙磊: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第十一章,是國家安全的專章,強調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F代化的國家安全體系是維護良好國家安全狀態(tài),從而優(yōu)化國家安全制度以及提升相關能力的集中體現。
具體到做法,要強化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zhàn)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jiān)測預警體系,完善重點領域安全保障體系和重要專項協調指揮體系。構建聯動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推進國家安全科技賦能。國家安全體系建設,關鍵是發(fā)揮系統(tǒng)集成合力,避免各自為戰(zhàn)、相互泄力,要在多重目標下實現動態(tài)平衡,既要避免安全化欠缺,也要避免過度安全化。
中國新聞網:您在您所著的《國家安全學與總體國家安全觀:對若干重點領域的思考》一書中,選擇了經濟、網絡、人工智能、文化、社會、生物等若干領域進行剖析。你認為對國家安全而言哪些領域是“牛鼻子”?

趙磊:其實,每一個領域都可能成為“牛鼻子”,關鍵是要在不同時期,能夠精準識別其敏感性、壓倒性。在當前形勢下,政治安全以及經濟安全是重點和難點。
政治安全是根本,是新時代國家安全的生命線,政治安全有“三要素”: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tài)安全。其中,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經濟安全是基礎,要使中華民族能夠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關系,能夠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政治安全與經濟安全等共同作用于提升中國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趨勢看,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是產業(yè)競爭的高點也是國家安全的薄弱點,三者統(tǒng)稱為數字安全,新技術帶來便利性的同時,也帶來了深度的不確定性,這三者不僅關涉人的安全、人民安全,也直接影響人類安全。
中國新聞網:你曾用“矛”與“盾”來比喻美歐與我國國家安全工具箱的不同,應如何理解這種差異?
趙磊:國家安全需要的不是工具,而是工具箱,是矛和盾的組合。長期以來,有不少干部認為,國家安全就是“鑄盾”,即如何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鑄一塊牢不可破的盾牌,這種認知是典型的被動安全。但是從歷史以及現實看,不少霸權國家喜歡用銳利的長矛在別人身上戳刺,并樂此不疲。因此,中國國家安全工具箱也需要有銳利的長矛,讓敵人學會尊重中國的核心國家利益,要能夠有塑造良好安全態(tài)勢的能力。正如同習近平總書記講:“能戰(zhàn)方能止戰(zhàn),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zhàn)爭與和平的辯證法?!?/p>
除軍事外,法律也是利器,這些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維護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等,既是盾,也是矛。
中國新聞網: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各地通過實踐活動來增強民眾的安全意識。理論方面也同步增強,還將“國家安全學”作為一級學科。你如何看待在國家安全領域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趙磊: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一方面,要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能力,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yǎng),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另一方面,要實現理論的現代化,加強國家安全學的學科建設。國家安全學需要極強的實踐性,也需要極強的理論性;需要極專業(yè)性人才,也需要極“綜合交叉”人才;要清晰國家安全學的學科邊界、核心概念、運行機理、衡量指標等,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學理論體系。(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2日 10:39:13
- 2025年04月22日 10:34:41
- 2025年04月22日 07:59:47
- 2025年04月22日 07:42:04
- 2025年04月21日 18: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