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廊橋之鄉(xiāng)”浙江泰順:讓木拱橋從瀕危走向復興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廊橋之鄉(xiāng)”浙江泰順:讓木拱橋從瀕危走向復興

2024年12月06日 11: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溫州12月6日電(林波)在浙南的翠綠山谷間,位于泰順洲嶺鄉(xiāng)和垟溪鄉(xiāng)交界的溪流之上的“三條橋”,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卷,靜靜地鋪展在蜿蜒的溪流之上。晨曦初破,薄霧輕繞,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斑駁地灑在古樸的橋身上,為這座歷經風雨滄桑的古建筑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

  北京時間12月5日晚,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中國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轉名錄工作不僅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一種認可,更是對其保護和傳承工作的一種激勵,從而推動這些項目的長期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泰順烏巖嶺橋?!∏f通 攝

  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被譽為“中國廊橋之鄉(xiāng)”,是這項技藝的集大成者。這回,這座小城再次吸引了外界的關注。

  泰順境內保存著豐富的古廊橋資源,總數超過30座,新建木拱廊橋45座,其中15座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泰順,木拱橋是當地居民情感交流、民俗活動和娛樂的重要場所,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木材稀缺、可用建筑空間不足等因素威脅到了木拱橋工藝的傳承與存活。

  2009年,“中國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面對這一挑戰(zhàn),溫州市積極行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動技藝的保護與傳承,譬如立法保護、傳承人培育、宣傳傳播等。

  據溫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負責人介紹,《泰順縣文化遺產保護辦法》《溫州市泰順廊橋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專項法規(guī)的相繼實施,實現了對廊橋及技藝的雙重保護,“這些法規(guī)不僅為廊橋提供了‘有形保護’,還引導鼓勵傳承人積極參與木拱橋營造實踐活動,實現了技藝的‘無形保護’”。

  在傳承人培育方面,泰順通過新建廊橋及廊橋修復帶徒授藝的方式,成功培育了13名技藝傳承人,并形成了5個傳承團隊。其中,董直機、曾家快、鄭昌貴等傳承人在技藝傳承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

  此外,泰順縣還將國家級和省級非遺傳承人列入高層次人才名錄,享受高層次人才津貼,進一步提升了傳承人的社會地位。

  與此同時,溫州積極舉辦廊橋文化旅游節(jié)、中國廊橋文化交流研討會等活動,通過多途徑、多渠道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同時,拍攝了多部紀錄片和宣傳片,如《廊橋筑夢》《泰順廊橋宣傳片》等,動員全民參與廊橋保護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溫州還開展了“廊橋出?!毙袆樱苿永葮蛭幕呦蚴澜?。

  一直以來,溫州始終對于中國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的傳承常抓不懈,特別是在2016年泰順三座廊橋被沖毀及成功修復的過程中,曾家快、鄭昌貴、賴永斌等傳承人作為主要技術力投入修復工作。文物修復與非遺傳承相結合的修復模式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充分肯定。

  2019年4月,泰順廊橋——薛宅橋、文興橋、文重橋災后修復工程入選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全國優(yōu)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的特別推薦項目。

  目前,溫州共有5項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其中永嘉昆曲、樂清細紋刻紙、泰順編梁木拱橋營造技藝、太公祭等4項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瑞安木活字印刷術入選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此外,溫州還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5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9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79項。

  溫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負責人表示,今后,溫州市將繼續(xù)推動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的保護與傳承,依托現有保護機制,進一步探索多元化的傳承路徑,同時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讓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成為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為全球多樣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更多力量。(完)

【編輯:付子豪】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