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中宣部就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yè)發(fā)展與成就舉行發(fā)布會

中共中央宣傳部定于9月19日上午10時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介紹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yè)的發(fā)展與成就有關(guān)情況,并答記者問。

分享到:
圖文滾動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8 18:36
    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于9月19日上午10时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国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12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33场,我们邀请到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先生,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国洪先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发展与成就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先生,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先生。
    下面,首先请庄少勤先生作介绍。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19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 庄少勤: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中宣部给我们这个机会,也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严格保护耕地,有力保障资源供给,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划定并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持续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实现增长,煤炭、钨等矿产品产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天然气水合物(我们一般叫“可燃冰”)试采取得重大进展。依法依规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有力有序保障用地供给,有效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城镇住宅、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大幅度增长,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20
    庄少勤:
    十年来,我们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健全区域、项目节约用地评价制度,实行建设用地增量安排与存量盘活挂钩机制(我们简称“增存挂钩”)。严格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促进城镇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2012-2021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85%,国土经济密度明显提高。按照节约资源和绿色发展要求,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十年来,我们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草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有力促进了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新增围填海,严格管控新增用岛活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了首批国家公园,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整体保护和有序利用,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多样性的价值和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坚持系统治理,为自然生态守住安全边界,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部署实施了一批山水林草湖草沙的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江河湖泊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4.02%,沙化土地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十年来,我们着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建立覆盖土地、矿产等主要门类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在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基于“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实施“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不动产由过去多部门分散登记实现了统一登记,全国所有市县基本实现不动产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促进了营商环境的优化。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基于实景三维中国,推进数字国土、智慧国土建设。地质、海洋灾害调查监测预警防治体系更加完善,降低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湿地保护法,修改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测绘法等,加强国家自然资源督察,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20
    庄少勤:
    十年来,我们深度参与国际合作,推动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全球治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积极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倡议贡献中国力量。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共同发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典型实践案例。深入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海洋与生态治理机制,实施“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的中国行动。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海洋合作关系,向南海周边国家持续提供海啸预警等公共产品服务。向联合国捐赠高分辨率全球地表的覆盖数据,支持并落实联合国在我国设立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
    同志们,迈入新征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开拓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21
    寿小丽:
    谢谢庄少勤副部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21
    红星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是,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维护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这十年来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举措守住耕地红线?成效如何?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22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刘国洪: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可以用五个“严”来概括:
    一是严密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修订实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黑土地保护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国务院印发文件,就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作出专门部署。二是严格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保护优先序,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中,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足额带位置分解下达,做到优先划定、应划尽划、应保尽保。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23
    刘国洪:
    三是严控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加强改进占补平衡。全面实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强调做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严格补充耕地核实认定,建立补充耕地地块公开制度,确保补充耕地真实可靠。四是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实行“进出平衡”制度。针对国土“三调”反映出的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造成大量耕地流失的问题,明确要求对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的,必须在年度内补足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五是严肃耕地保护督察执法。强化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对省级政府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持续督促整改;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土地卫片执法,及时发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向全社会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发挥震慑作用。
    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下,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的目标,守住了耕地红线。特别是近两年来,耕地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的遏制,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净增加。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42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请问林草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门,十年来主要作为和具体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4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李春良: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们林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林草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林草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总书记连续10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多次深入林区、林场、草原、国家公园视察调研,推动林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各级林草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用林草之笔绘就生态画卷。
    我先给大家报告一组数据:我国森林面积34.60亿亩、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工林保存面积13.14亿亩、居世界第一位;草地面积39.68亿亩、居世界第二位;湿地面积8.50亿亩左右、居世界第四位;我国还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是涵盖世界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高等植物种数、脊椎动物种数分别占世界的10%和13.7%,都居世界前列;我国林草总碳储量达到114.43亿吨,也居世界前列。
    这些数据,反映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林草建设交出的优异生态答卷。在这里,我重点从六个方面进行一下介绍。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43
    李春良:
    十年来,美丽中国绿色本底不断夯实。我们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种草改良1.65亿亩,新增和修复湿地1200多万亩。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32%。近十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面积。
    十年来,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我们努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首批5个国家公园。在北京设立了国家植物园,在广州设立了华南国家植物园。7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了有效保护。今天在座的各位媒体去年很好地报道了云南亚洲象“北移南归”,我在这里给大家再介绍一下。去年,15头亚洲象历时124天,行程1400多公里,都已安全返回他们原来的栖息地西双版纳保护区,目前正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昨天,我专门请前方的监测人员给我发来了它们生活的照片,我今天带来一张,给大家展示一下。这是四头亚洲象,两头象妈妈、两头象宝宝。这两个象宝宝就是去年大家最关心的,在北移途中生下的象宝宝,它们现在生活得非常健康,当时生下来的时候是100公斤,现在据前方监测的同志跟我说,它们现在的目测重量已经达到了300公斤,在这儿我再给媒体朋友看一下,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心。
    十年来,荒漠生态治理打造国际标杆。我们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78亿亩,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7500万亩、6488万亩和7895万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53%。涌现出了王有德等一批治沙英雄,形成了八步沙、右玉、柯柯牙等治沙精神。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44
    李春良:
    十年来,林草资源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推行林长制,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近120万名,全国有421名省级领导干部担任林长。林草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了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实现了林草资源“一个体系”监测、“一套数”评价、“一张图”管理。森林火灾受害率和草原火灾受害率分别稳定在0.9‰和3‰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受害率。
    十年来,重大生态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重要生态区位,实施66个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和40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25.78亿亩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两轮累计实施5.2亿亩,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延伸400公里;启动时间最早、历时最长的“三北工程”,过去十年集中建设了15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实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让广袤的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
    十年来,践行“两山”理论,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我们充分挖掘和发挥林草资源“四库”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21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油茶面积达到6800万亩,带动近200万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新疆阿克苏特色林果面积稳定在 45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果业收入占比达到1/3。在全国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10.2万名,组建了2.3万个造林种草合作社,带动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通过以上这些,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过去十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我国的生态面貌和生态状况不断向好,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局面,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同时,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成为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45
    人民网记者:
    山水林草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实施保护修复需要系统考虑各个生态要素。自然资源部负责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请问近年来在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48
    庄少勤: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自然资源部的一个基本职责,是“两统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也注意到,这些天其他部门也就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有所表述,今天我想重点就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按照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依法治理的原则,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
    在坚持源头治理方面,我们首先加强规划统筹,刚才介绍到,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中统筹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把我们国家生态功能极重要、敏感地区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比如我们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部在红线里面。通过红线的划定,我们建立了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格局,同时我们配合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还有9个专项建设规划,明确了到2035年,不光是生态空间,包括农业空间、城镇空间,都要对生态问题进行系统性修复,所以首先在整个规划上进行统筹安排,加强源头治理。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49
    庄少勤:
    二是加强系统治理,按照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修复不是从某个单一要素,而是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对于区域、流域进行系统治理。“十三五”以来,我们重点在“三区四带”部署实施了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完成修复治理面积200多万公顷,同时围绕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区,特别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这些我们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涉及的地区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修复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此外,还深入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红树林保护修复等专项行动,共修复海岸线1500公里,滨海湿地3万公顷。此外,我们还在乡村通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来进行生态修复,促进乡村振兴。
    三是坚持综合治理,主要是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机制,特别是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政策,创新激励机制、政策和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统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出台了其他相关的政策,比如“三区三线”里面三类控制线的管理政策,怎么体现生态优先,还有围填海,国土绿化等方面,都有一些政策制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来推动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四是坚持依法治理。形成生态保护修复法治建设新局面。这些年我们开展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国土空间规划法、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法以及涉及到土地、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矿产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制修订,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总之,这些年我们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从以上方面开展制度的变革,为生态环境建设打下好的基础。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49
    光明日报记者:
    过去十年,我国社会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实现了不动产的统一登记,这项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请问目前不动产登记在制度建设方面是怎样的进展?在百姓关心的缩短办理时间、便利服务等方面又有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50
    刘国洪:
    谢谢您的提问。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年来,我们一年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任务圆满完成,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有力保护了企业和群众财产权,有效保障了不动产交易安全,可以说服务各行各业、造福千家万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全面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如期实现目标。我给大家报一报这几年的工作,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2014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颁布,2015年全国不动产登记职责机构整合到位,2016年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发新停旧”全面完成,2017年所有市县级登记机构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我们用5年时间实现了登记机构、登记依据、登记簿册和信息平台“四统一”的改革目标。
    二是全面提升登记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做到便民利企。实行信息集成、流程集成或人员集成,减少申请材料和办理环节,不断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推行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等。目前所有市县基本实现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0:50
    刘国洪:
    三是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增强百姓获得感。持续推动各地加快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登记难”,大批群众拿到了房屋的产权证书;部署开展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工作,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稳妥推进化解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任务,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258.18万套建档立卡户应登记安置住房全部完成不动产登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和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部署,大力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切实发挥不动产登记保护产权、保障交易和便民利企的重要作用。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9-19 11:01
    南方都市报记者: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过去十年,在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经济、海洋强国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有哪些?谢谢。
  • 加载更多

相關(guān)直播
相關(guān)新聞
邊看邊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